為加快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養老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將進一步提高。
12月18日,人社部網站轉發人民日報專訪人社部部長張紀南的文章。張紀南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人社部門已經建立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邁出了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第一步。調劑比例從去年的3%起步,今年提高到3.5%,明年還將進一步提高。
張紀南強調,目前已有13個省份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明年將在全國全面建立起更加規范的省級統籌制度。
圖片來源:人社部
明年全面建立更規范的省級統籌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提出,加快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
對此,張紀南表示,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統籌層次上大多從縣級統籌起步,逐步提高到市級統籌和省級統籌,為制度的順利建立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統籌層次低的弊端逐步顯現,制約了制度的發展。加快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是遵循社會保險“大數法則”的具體體現,統籌層次越高,統籌的面越廣,統籌的效率就越高,制度的互助共濟功能就越強。
張紀南強調,當前我國已經開始建立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并正在積極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目前13個省份已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明年將在全國全面建立起更加規范的省級統籌制度。
“這些都為推進實現全國統籌奠定了堅實基礎。經過不斷努力,最終將推動實現以統一全國費率和基金收支管理為核心、以信息系統和經辦管理服務全國一體化為依托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促進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張紀南說。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指出,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介紹,當前一些地區養老金發放存在一定困難,而有些地區的養老金結余比較多,出現了明顯的不均衡情況。只有實現全國統籌,才能更好做到養老金在全國范圍的調配。
要建立就業影響評估機制
《決定》中指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堅持就業是民生之本,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營造公平就業制度環境。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張紀南介紹,《決定》在強調優化政府職責體系時也首次提出,健全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這也是就業優先政策的基本內涵和目標要求。因此可以說,就業優先政策是對我國積極就業政策體系的延展,是對我國就業優先戰略的具體化。
張紀南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重點就是要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在保持經濟總量的持續穩定增長中不斷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在經濟結構優化中既推動就業規模擴大又實現就業結構轉型,實現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良性循環。
張紀南強調,要把就業與財政、貨幣一道作為三大宏觀調控政策,推動引導宏觀政策支持就業,產業、財稅、金融、貿易、教育、社保等各方面政策圍繞穩定和促進就業綜合發力。
要建立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在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實施重大政策項目工程時,都要同步評估對就業的影響,同步制定涉及勞動者的分流安置方案,將對就業的吸納和提升能力作為重要依據。
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使各方面充滿生機和活力。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北京、上海、廣東等很多地區都在探索建立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北京市公布的“十三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中明確,針對重點地區,研究建立重大項目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對就業影響較大地區利用失業保險基金給予支持。